中国的古建筑历经数千年岁月洗礼,风雨侵蚀,不可避免地出现倾斜、变形的情况,针对结构变形安全监测的需求,进行结构物实时全面的监测和分析,有助于提高对古建筑的管理效率和应急水平。
2020年8月8日8日上午9时30分许,西安新城广场西南角的明代秦王府城墙部分墙体发生坍塌,坍塌部分为明秦王城墙遗址新筑保护性外墙砌体。西安夏季本炎热干旱,近两年雨水增多导致墙体原有的夯土浸水,加上近期连续暴雨最终导致坍塌。
中国的城墙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,常常与城市相伴相生,古时有先筑墙后建城的说法。城墙最基本的功能是防御和防洪。从工业时代开始,全世界的城墙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,甚至造成了城墙的大规模拆除。同时,在风雨的侵蚀下,许多墙壁表面严重掉落,导致墙体坍塌。
我国对于古城的现代使用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与发掘,自新中国成立就经历了反复摸索、实践、认识的过程。建筑结构的变形幅度十分微小,非专业检测手段根本难以发现,传统人工巡检周期长,误差大,无法采集实时数据。因此,利用自动化、专业化的结构变形安全监测手段,评估结构现状,对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预测,提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,及时止损,做好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近年来,北微传感自主研发生产的高精度倾角传感器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危楼、桥梁等建筑结构变形监测中,为建筑结构自动监测与预警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,对于古建筑物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,同时也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科学的方式。
北微传感自主研发的无线倾角传感器WM400,最高精度达0.005°,不更换电池也可使用长达数年,拥有非常优异的长期稳定性。可以对危旧房屋、古代建筑、各种塔架等结构物地基的不均匀沉降、倾斜变形等物理特征量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和分析,支持NB-loT及GSM两种网络模式。结构物数据可以通过窄带物联网(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, NBIoT)或运营商2G网络上传至云端,有关部门可以结合大数据分析实现单体及区域结构变形安全监测,风险评估。
古建筑的保护应该从测、防、修、保等方面综合发力。做好结构物、环境等各项数据的全面监测记录,在监测的基础上建立危险预警平台,针对各种情况制定应对措施,为古建筑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。
党的十九大强调“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”,要全面贯彻“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加强管理”的理念。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,是全社会的共识,应深深扎根在心中。利用现代智能化、高效化的互联网技术为古建筑“延年益寿”,意味着企业应该提高对自身的要求,坚持创新,研发出更多“因地制宜”的高、精、尖的技术和产品。
标签: 结构变形安全监测
有关对产品安装、使用及维护等问题,
可以通过这里联系我们